深圳前海用顶极企业积聚高端人才 将补贴境内外个税差额
2012-12-27 16:33:17   来源:   评论:0 点击:

前海人才公寓首批将建1.1万套,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前海人才公寓,本月底交付。 鲁力 摄前海力争3年左右,初步建设成国际人才高度聚集、人才载体高度发达、人才组织高度活跃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高地。到2015年底,各...

前海人才公寓首批将建1.1万套,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前海人才公寓,本月底交付。 鲁力 摄

前海力争3年左右,初步建设成国际人才高度聚集、人才载体高度发达、人才组织高度活跃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高地。到2015年底,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超过5万人,人才贡献率居于亚太地区领先水平。”昨日,记者从深圳前海管理局获悉,深圳已出台《前海深港人才特区建设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下称“行动计划”),将先行先试,突破人才资源的跨境跨区域流动整合等障碍,在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为全国探路。

此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已批复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地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并作为全国人才改革工作的一个试点基地。《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也提出,积极在前海探索建设“人才特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施一系列特殊的科研、创业、产业发展、法治、财税金融、人才管理与服务政策。

看点1 引才政策重点面向海外

昨日,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经营发展处处长王锦侠表示,此次前海引才政策首先是针对外籍、港澳台和留学归国的人才,主要是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中,“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是有过国际从业经验,且在重要岗位上担任过职务,在其所在机构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端人才;而“紧缺人才”是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中深圳急需的人才,比如在金融领域有跨国公司、实战经验的人才。

此次前海引才政策重点面向海外,会否将本土人才排斥掉?对此,王锦侠表示,前海人才特区是国际化的,主要以引进海外人才为主。目前前海引进的人才以华人为主,今后将转移到吸引世界精英为主。这也是人才特区的一个重要使命,即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区域。他同时指出,前海的国际化首先是本土人才来建设和支撑的,目前在前海的企业里面本土人才仍占大头,但深圳在吸引本土人才这方面已有相对完善的体制,前海没必要另起炉灶。

据透露,前海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和标准,以及税收补贴办法都在陆续做最后制定,近期有望推出。同时,前海还将搭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平台,2015年底,还将引进和集聚在前海的中央“千人计划”、广东省领军人才30名左右。

看点2 用顶级企业积聚高端人才

截至上月底,前海金融集聚、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包括与37家国内外重要总部机构签订战略协议,投资额近3000亿元,已有163个项目批准入园,70%以上为金融机构。王锦侠说。

“人才是跟着事业走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结构。用产业来推动政策,用政策来吸引企业,用企业来积聚人才。”王锦侠说,这正是前海建设人才特区的方式之一。

根据行动计划,前海将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国际性或全国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3年累计将设50家以上,打造国际金融机构总部基地;依托前海湾保税港区的规范运作,集聚至少30家有一定影响的物流企业;推动移动云服务示范基地建设,集聚至少15家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服务机构,探索建立技术进步、市场培育、产业链协同、标准规范制定、商业模式创新的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继续扩大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境外专业服务业的开放,建设国际知名的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业中心。至2015年底,集聚至少30家行业领先机构,形成文化、科技服务及专业服务业人才发展的有效载体。

“前海要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生产服务系中心,打造服务业基地,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航运服务中心、贸易中心和创业产业中心。其目标和过程与整个人才发展的路途是相一致的。”

看点3 打破国际人才跨境流动障碍

目前,国内在人才资源的跨境跨区域流动上有较大障碍。“比如港人在大陆提供服务,先要考大陆职称才能执业。但实际上,越是资质高的境外人才,越不可能来考。”王锦侠认为,推动国际人才加快向前海积聚,必须打破一些政策瓶颈、机制体制性障碍,使境外更多精英人才能够自由进入前海。

为此,行动计划重点提到“创新深港人才模式”,尤其是让深港职业资格互认。“现在正在制定办法,推进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在前海范围内直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王锦侠透露,方案正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加快落地。

据介绍,今年9月,财政部已批复深圳市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暂行办法》。随后,将分类推进到其他专业,逐步推进深港跨境专业资格互认。

此外,行动计划还将建立前海深港跨境人才合作、交流和培养机制。具体包括:设立“前海深港人才论坛”,鼓励前海企业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等签署合作协议,制定人才合作计划;在前海探索以构建专业化国际人才市场为突破口,逐步建立深港现代服务业人才共同市场,推动形成开放度高、竞争力强的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心,以及支持在前海的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挂职锻炼、定向培养等方式,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人才等。

看点4 支持港资设独资国际学校

此外,在税收优惠上,前海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前海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补贴,补贴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推动前海人才法治先行区建设,拟组建前海法庭,吸收香港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前海法庭人民陪审员。支持香港仲裁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适度提高深圳国际仲裁院香港籍仲裁员的选聘比例。

与此同时,支持和引进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前海设立独资医院和独资国际学校,其招生范围可扩大至在前海工作的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海外华侨和归国留学人才的子女。

■人才特区“三步走”

2012-2013年,优先布局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产业项目,构建人才发展有效载体;积极开展深港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前海深港人才工作联盟;研究制定人才法规政策指引,细化落实国家支持前海建设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

2014年,一批重大产业平台、重点产业项目、重点企业载体基本建成;一批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在前海集聚发展;深港人才交流合作形成常态化机制;促进人才国际化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工作模式与国际融合接轨。

2015年,全面构建一批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发展的平台载体;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开放和完善;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在人才引进、培育、交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初步建成深港两地人才发展高度融合、体制机制全面创新、产业发展快速集约、人才环境接轨国际的人才合作示范区。

■独家专访

“前海人才政策重点向海外引才”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目前最缺什么样的人才?困扰人才跨境流动的障碍究竟是什么?如何突破?记者专访了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经营发展处处长王锦侠。

南方日报:行动方案中多次提到“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这在前海具体指什么样的人才?

王锦侠:在前海发展的初期阶段,首先是外籍的、港澳台和归国留学的。其中,“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是有过国际从业经验,且在重要岗位上担任过职务,在其所在机构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端人才。

而“紧缺人才”是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中深圳急需的人才。比如金融领域,在银行证劵、基金、保险、信托方面,有跨国公司、实战经验的都比较紧缺。

深圳目前(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规模、质量、素质跟香港和世界一流中心比仍有较大差距。现在我们采取一种身份、资格的综合认定,只要是现在紧缺的都算紧缺人才,来了前海都会按政策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目前,前海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和标准,以及税收补贴办法都在制定,近期有望推出。

南方日报:我注意到这两类人才都要求有海外背景,而内地也有些很不错的人才,这样的选才标准会否把这些人排斥掉了?

王锦侠:不会。前海人才特区首先是国际化的,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层面,主要以引进海外人才为主。目前引进的以华人为主,今后将转移到吸引世界精英人才为主。这也是人才特区的一个重要使命,即一个开放、包容、多元,能够引领世界的区域,而不是主要是本土人才。

世界大国,如美国其国际化人才占比,国际化人口占比为5%,有时是10%。前海首先承担的任务是一个转型,使世界各民族精英来创造这一转型,实现中国之梦。所以这是我们的使命决定的,但是前海的国际化首先是我们本土化的人才来建设和支撑的。因此不会说出现只重视某一方面的人才而忽略另一方面的人才。既重视本土人才,又重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

南方日报:对于本土人才,前海是否也有单独的政策体现?

王锦侠:这个不需要从前海层面体现。因为深圳已推出多项人才计划,包括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初级人才等,都有相应补助。多年来,深圳在吸引人才这块已有相对完善的体制,前海没必要另起炉灶。

前海目前有近300家企业入区,1/4到1/5是境外企业,这决定了目前企业里本土人才是大头,境外人才充其量也就是1/3和1/4。

“人才资源跨境流动障碍将在前海率先突破”

南方日报:此次特别提到“创新深港人才模式”,尤其是人才资源的跨境跨区域流动整合。目前这个流动的障碍在哪里?如何突破?

王锦侠:现在障碍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在人才资格认证上。比如,香港人在大陆提供服务,先要考大陆职称,才能执业。但实际上,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境外人才来讲,本身资质越高的,就越不可能来考大陆职称。现在境外人才要来,很多都是特殊安排,通过申请外国专家签证等。

而前海的突破就是允许有香港职业资格的专家直接来前海服务。方案正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加快落地。

南方日报:现在外界非常关注的是,在前海、南沙、横琴三地,只有前海是从一片滩涂建立起来,目前只是做到平整土地阶段,是未建成区。在吸引人才上如何有说服力?

王锦侠:一是前海的人才政策可以吸引人才,二是作为实施比经济特区更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试验田,前海本身的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都已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尽管现在前海还在基础建设中,但操作上,我们允许注册入园的企业先在福田、南山等先办公,等前海建好了再搬进来。当温饱解决以后,事业是人才发展的动力,而前海能成就国际人才的事业。所以,很多领军人、国内外金融人才和顶级机构纷纷来前海洽谈、入驻、投资。恰恰一张白纸的工地更具吸引力,如果是一个已建成区,反而吸引力不大。

用八到十年时间,一个国际一流的服务业新区将在前海建立起来。当建成的时候,新的经济中心就吸引到了这里。深圳也完成了它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长周期。届时,将和粤港澳构建世界性城市群。

“明年上半年所有政策将全面落地”

南方日报:国务院批复22条特殊政策至今已有半年,其细则制定的进度如何?

王锦侠:深圳现在举全市之力把22条分解成37项。其中,属于国家事权的21项,属于地方事项的16项,都在以最快速度按预定计划全面落实。今年9月,财政部批复的“香港会计专业人士可担任前海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等于已拉开了落地序幕。最近,外商投资股权企业试点办法又出台了。

预计年底前,包括税收政策和部分金融创新政策都将落地。在国内新区横向比较,前海应该是政策落地速度最快的。

南方日报:在人才政策上,有哪些是在制定中或马上就要颁布的?

王锦侠:经贸人才实施政策元旦前就可落地。而人才职业资格、人才认定办法、人才所得税补贴、人才教育医疗政策等,到明年上半年,包括人才在内的所有政策该落地的都将全面落地。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前海出让土地、开发建设,形成一个高度契合的态势。

南方日报:深圳房价等生活成本较高,人才引进后,其住房、子女教育和配偶工作等配套措施,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王锦侠:对于前海的人才链条、服务链条、生活链条是立足于整个珠三角、重点是深圳和香港。随着前海交通枢纽的建成,在十二五或十三五前期,深港快速轨道建成后,深圳到香港仅仅是13分钟,到深圳机场10分钟,构建香港半小时交通圈。因此,国际人才如果喜欢在香港生活,可以依托这个交通圈,非常便利的到前海来上班;如果喜欢在珠三角生活,也可依托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选择在珠三角任何一个区域。

此外,前海在规划里也安排了一部分高级公寓,大概几百万平方。今年首批公寓本月底就将交付,有1.1万套已建成。之前是政府安排保障房建设,有了前海后就改成人才公寓。而全部可提供的公寓可能超过五百万平方,都安排在前海区域内,都是给产业配套的,为业内人士提供。

不过,前海对人才的积聚将主要不是通过住宅,不是传统形态来积聚,而是功能积聚。其居住链条比较广泛,前海将来作为国际上比较知名的节点,其人才交往层次、密度都将向国际先进城市看齐。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 实习生 叶素伶

 

 

上一篇:广东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
下一篇: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总部企业

分享到: 收藏